陕西 600 少年挥棒逐梦,棒垒球 “小众” 变 “热潮”
10 月 26 日,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的棒球场上,随着最后一记安打落地,2025 年陕西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棒垒球联赛圆满落幕。来自全省 30 多所学校的近 600 名青少年球员,在四天赛事中完成了百余场对决,他们挥舞球杆的身影,不仅定格成青春的灵动风景,更让棒垒球这项曾经的 “小众运动” 在三秦大地上加速普及。
这场覆盖 U12 至 U18 四个年龄组的赛事,早已超越了竞技本身的意义。在 U18 棒球决赛现场,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的队员们围在一起复盘战术,队长林唐贤汗水浸透的球衣上印着 “团结” 二字:“决赛比分咬到最后一局,是队友的配合帮我们拿下冠军。” 而在另一边,榆林市第七中学的小将们虽未获奖,却对着记分牌认真记录失误点,教练在旁逐一标注改进方法。这样的场景在赛场各处上演 —— 输球后向对手鞠躬致意的礼仪,击球成功后队友间的击掌欢呼,正是棒垒球运动独特的文化印记。
“棒垒球从不是‘体力强者的专属’。” 赛事裁判长宋敏的话道出了项目普及的关键密码。不同于足球、篮球对体能的极致要求,这项运动更注重策略与协作,即使是小学生也能通过基础训练快速参与。在 U12 组别比赛中,西安航天基地富力城黄河小学的队员们展现了惊人的专注力,他们刚在去年的软式棒垒球联赛中斩获季军,如今又站上更高规格的赛场。“从 2021 年社团成立时的 70 人,到现在校队梯队完整,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和抗压能力肉眼可见地提升。” 该校教练的感慨,正是陕西校园棒垒球发展的缩影。
项目的升温,离不开 “政府主导、体教协同、校园参与” 的立体推进模式。作为赛事主办方,陕西省体育局与教育厅已连续 8 年打造这一联赛品牌,从最初的 10 余所学校参赛,到如今覆盖西安、宝鸡、榆林等多个地市,参赛规模增长近 3 倍。而在日常培养中,全省 126 所中小学已将棒垒球纳入课后服务 “菜单”,较 2020 年增长 4 倍,专业教练 “进校园”“走教” 成为常态。渭南市潼关县更是通过承办省锦标赛,建成标准化棒球场,让县域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训练。
青少年的热情背后,是成长价值的深刻共鸣。大二学生苏欣怡的故事颇具代表性:4 年前从足球队转型垒球的她,凭借爆发力优势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,即便因伤退役,仍以志愿者身份坚守赛场,立志未来开办俱乐部。“垒球给了我升学机会,更让我学会乐观。” 她的经历印证了体教融合的深意 —— 去年全省 1.8 万名参与棒垒球的学生中,已有数百人通过体育单招进入高校,运动特长与学业成长形成良性循环。
如今的陕西棒垒球赛场,正勾勒出更广阔的图景:7 月的 “奔跑吧・少年” 夏令营中,40 余名小将在高温下完成传接球、战术演练等系统训练;8 月的省锦标赛暨省运会资格赛上,300 余名选手为荣誉拼搏,西安队李嘉骏的本垒打点燃全场;而在秦巴山区的宁强县,与棒垒球同属 “挥棒运动” 的曲棍球已走出 “三无” 困境,斩获全国赛事佳绩,成为山区孩子的 “梦想跳板”。
zoty中欧,zoty中欧登录,zoty中欧体育,中欧体育(zoty)官网当最后一批球员带着奖牌与证书离开赛场,场边的球杆收纳架上,整齐排列的球杆仍闪耀着光泽。从校园社团到省级赛事,从个别试点到全域开花,近 600 名青少年的挥棒瞬间,正在改写陕西体育的版图。正如主办方所言:“每一次挥棒都是成长的宣言,每一场比赛都是普及的基石,小众运动的春天,正在少年们的追逐中悄然到来。”
